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文革招魂 评《我11》

2012-05-28 15:32:49 来源: 时光网
中国日报 - 生活 +加关注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字号 T | T

继《十七岁的单车》和《青红》(又名《我十九》)之后,王小帅推出了“残酷青春”题材的第三部电影,当熟悉的印象派拍摄手法、朦胧青涩的少年主人公和青春无敌的悲剧叙述归来时,观影者多少会以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来宽慰审美

但是新片《我十一》(又名《十一朵鲜花》)却难以在春风斯扬、夏草斯黄的美学之外提供多少令年轻人值得思考的空间,更不用说对于即将退场的亲历者了。观影后,我只能说,王小帅没变。但是期待视野和美学焦虑貌似没能满足或缓解。

文革招魂 评《我11》


《我11》海报

  更重要的是,电影《我11》作为文本再次把文革话题重绘于纷繁乱象的时候,无暇记忆历史的当代人可以以此片作为慢性遗忘症的消炎药,重新观望建国来规模最大、伤害最深、历时最长的革命事件,完成对于文革的招魂。既然进入了文革叙述的文学序列,就难免在后见之明的偏至中来谈论、看待这部电影,我们在等待,“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之后,会有怎样的影视艺术来面对文革。

  但是,遗憾的是,在搭建了一席严肃而文艺的文革巫术台后,由于招魂术尚不纯熟,最终以童子附身收场这场记忆再唤醒、以及连带的历史再讨论确乎让人玩味。《我11》提供给读者的也许既非创伤记忆的证言,亦非关于历史的伤痕与反思,甚至都不是记忆宝盒中珍藏的锦囊,如果借用电影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可能像妥协纠结中衍射的遗精,尽管尚未成熟的发力,意欲建构影含现实的关怀。

  这种为了建构的招魂,在为谁代言、摆出了何种姿态,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文革叙述的传承与新变,在美学和旨意上有何值得标注的色彩,以及如何看待这种招魂的收场,都是本文将要关照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 中文娱乐实习 标签: 我11 王小帅 文革 文艺片 王憨
我来说两句 511人参与 31条评论 (点击查看)
...
用户名 密 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国日报保持中立。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24小时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