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艺术品的买假和藏错

2013-07-12 13:35:36 来源: FT中文网
中国日报 - 生活 +加关注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字号 T | T

艺术品的买假和藏错

艺术品的买假和藏错

看到艺术品市场如火如荼,许多人坐不住了。特别是近几年房地产、股票市场又都投资无门,不敢进入,有些人便将目光瞄向了艺术品,跃跃欲试。投资艺术品,方向肯定没错,但买画卖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远比人们想像的要复杂得多,所以,诸位在看好银行卡上的余额之前,还是要先冷静一下,问问自己:投资艺术品,准备好了吗?那么投资艺术品首先要有什么样的心态呢?

一、要有买假画的思想准备

买到假画是几乎所有收藏家都遇到过的事,可以说几乎无一人能幸免。一位在书画市场上叱咤风云多年的收藏家就曾指着一柜子的画对我说,这些都是他近几年买的假画。有经验的人都明白,买画不怕买贵,就怕买假。买贵,将来还有涨上来的机会;买假,则意味着血本无归,全军覆没。想投资艺术品的人大多都是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聪明人,他们会觉得凭自己的聪明搞点投资不成问题。更有优秀者会认为,自己能盖大楼搞地产,能挖煤炭搞石油,能把生意从国内做到国外,买张小画又算得了什么?哎,其实不然,一个聪明人也许说不定就会跌在一张小画上。

江苏的王姓商人,以搞房地产发家,后来又在美国投资教育培训,在商界赫赫有名。几年前,他在一位朋友的指点下开始买画,兴致颇高,为了买一批所谓的名家作品,他把自己手中的一块黄金地段的土地以极低的价格转让,开始大量购进,逢画便买。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火爆,王总常常就把售楼处当天的售楼现金提走去买画。五六年下来,前前后后投入了三个多亿现金,若是算上卖出去的那块土地的增值,估计怎么也得有七八个亿。

2011年,这位王总经营上资金周转困难,他便想起了自己手上的藏画,想卖些画度过难关,于是他请来一些买家到家里来看画。来的人看完画后含糊其辞,这令王总心里有些不踏实,他托朋友辗转找到我,希望我去看看他的藏品。

几周之后我来到王总公司的总部,他自己建的美术馆也在公司的楼上,很是气派。推开美术馆的大门,迎面就是一张“黄胄”的大画,王总问我:“这张怎样?”这是此行看的第一张画,不用细看就能看出这是一幅伪作,水平很差,我看王总急切的表情,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只好敷衍了几句。继续往下看,美术馆里挂的画用的都是最好的红木框子,藏画也用的是上好的樟木箱子,可惜里面的“近现代名家”之作,没有一张真迹,全是赝品。我指着一幅“齐白石”问他这画买时的价钱,他说260万,当时我就惊得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此等货色的假画在潘家园市场也就是260块钱。

这是我经历的真实事情。类似这样的事我经常会遇到,常常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现在,给人看画已经成了我非常犯怵的一件事:看出是假画不告诉主人,觉得违背了人家邀你来的美意;告诉他,又实在不忍开这个口伤他的心。

其实纵观目前整个艺术品市场,伪作赝品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可以说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初涉艺术品的人,一定不要把这个市场看做是一块净土,是个天堂,以为只要有钱就能挣更大的钱。记住资本市场有个普遍规律:凡是高利润高回报的,一定是高风险的。所以,一出手买到假画算不上是什么稀奇的事,也可以说是属于比较正常的事,因为你接触的就是这样一个行业。让自己先有这样的精神准备,这也就是你投资艺术品要做的第一件事。有了这个思想准备,你对艺术品市场也就不敢掉以轻心了;反过来,你就会高度重视,这样,遇到挫折后受到的打击也许会减轻许多。

二、当断则断,刷卡那一刻要拿出勇气

这几年大家听到的关于买画上当受骗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许多人谈画色变,戒备心很强。可是看到别人买画赚钱,自己心里又不甘,也还总想试一试。不买,心里痒痒;买,又怕掉入陷阱,吃亏上当。心中矛盾,实在是备受煎熬。其实,对于艺术品收藏投资从心理上重视,不存侥幸,不轻信于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若是戒备心理太强,谁的话也不敢相信,犹犹豫豫也会失去很多良机。

艺术品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的稀缺性和唯一性。许多作品都是仅此一件,它常常会与你不期而遇,然后又稍纵即逝,你若把握不住良机,也许就会成为永久的遗憾。许多有经验的收藏家,随身携带的银行卡里一般都长期存着一些现金,当遇到机会时马上刷卡成交。

被称做“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大收藏家张伯驹,在1946年时偶然得知有人要出售传世国宝、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的《游春图》,他担心这件中国存世最早的山水画被卖到国外,便马上变卖了位于西城区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一座自己最喜欢的小院——丛碧山房,将这件珍宝留下。买入了这幅画,几乎使张伯驹先生倾家荡产。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先生连同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等许多作品一起捐给了国家。这些古代书画极品现在都成为了故宫的镇院之宝,此为后话。为了一张画果断卖掉了自己的房产,显示了张伯驹先生做为一个大收藏家的气魄。

白石老人的《喜上眉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幅画,这幅作品题材吉祥,笔力遒劲,墨色鲜明,代表了白石艺术的最高水准。收藏这幅画一波三折,它险些与我失之交臂。

最早见到《喜上眉梢》,是在2002年北京荣宝秋季的拍卖会上。那时,这幅作品被当作拍卖会的招牌,印在了图录的封面,在预展现场展出的几百张画作中,此作也是鹤立鸡群,光彩夺目。以我当时的能力,对买入它是不存奢望的。

第二次,不期而遇,已是三年之后。一天,我不经意走进唐山的一家画店,抬头赫然见到这幅作品悬挂在墙上。当时心砰砰跳,血往上涌,要知道这可是在文化气氛并不浓厚的一个中等城市,白石大师精彩之作在此现身,着实让人意外。我当即下决心要将此作收下。

可是一星期后,当我再去那家画店时,《喜上眉梢》早已不知了去向。画店的小姑娘说:画让老板拿走,可能卖了。我深为自己的动作迟缓懊悔!按我当时的想法,如此贵重的中国画,在这座重视吃、穿、汽车、房子的城市里,短时间是不会有人问津的,因此,我并没有急着把它买回来。

收藏就是这样,机会常常会一闪出现,随即又一闪消失。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也曾多方打听这幅画的下落,但均无消息,可谓:别时容易见时难。

大约又过了一年的时间。一天,一位朋友到我办公室闲聊,我无意中提到了《喜上眉梢》,他说:“那张画可能在画店老板的父亲手里。”他为我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说:“你问的正是时候。这幅画我没舍得卖,最近家里需要些钱,明天正准备卖到外地去。”这次我不敢怠慢,放下电话,飞也似地赶到了约定地点。打开精美的楠木盒,里面正是那张让我思念在心挥之不去的《喜上眉梢》!我迫不急待,几乎没还价钱就将这幅画买下了。从这以后,凡是遇到自己喜欢而且还有能力收藏的作品,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出抉择,免得错过机会后悔不已。

人们常常用 “有缘分”来形容艺术品收藏,想想还确实如此。一件好东西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突然出现,令人猝不及防。当你梳理好精神筹好资金准备去取时,它有时早已被别人捷足先登或是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当你遇到一件心仪的作品,并且又有专家或文献能证明这是一幅好作品时,你就不能再犹豫了,该出手时就出手。搞艺术品投资,关键时刻还真是需要勇气的。

河南的孟先生买画时间不长,但却非常用心,他买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投资赚钱。近两年,他先后买了王雪涛、陈少梅等一些名家的作品,大多是三五十万一张的,买完后存放一段时间就拿出卖掉,觉得很有乐趣。

2010年7月,一位朋友想出手一件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的《宋故行宫图》,我将这件作品推荐给了孟先生。

黄宾虹大师曾于1928年和1935年两次南游,他都来到香港游览写生,在当时被誉为“画香港的第一人”。这幅《宋故行宫图》就是宾虹先生1938年根据自己当年游访宋代行宫遗址时看到的景象而创作的一幅作品。此画虽题为香港之景,但展现的实为画家胸中之丘壑,陵谷交叠,水道屈曲,整幅作品尽显宾老“浑厚华滋”之风貌。同时,这幅作品是宾虹先生当年送给好友陈柱的,当时黄宾虹任教于北平艺专,黄陈二人同为南社社员,经常在一起切磋画艺,互有画札往来。这幅画的签条也正是由陈柱先生本人题写的。还有可贵之处,就是这幅作品还曾多次在权威著作中发表,最早在1961年就出版过。此画尺幅不大,只有1.8平方尺,但作品极为精到而且传承有序,文献清晰,实为难得一见的收藏佳品。

在市场上,宾虹大师的精品并不多见,特别是像这件多次著录的就更少。我很清楚这件作品的价值,这也就是我将这幅画推荐给孟先生的原因。

向外行推荐作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从头至尾一点点讲清楚,有时他问的问题会令你哭笑不得,这次因为是受朋友之托,所以我还是耐心地讲述了一番。孟先生听我介绍完这幅画的珍贵之处后,也是满心欢喜,似乎是明白了,只是120万元的价格让他犹豫再三,因为他还从没买过这么高价钱的作品。“磨叽”了一下午,最后他下决心把画买下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孟先生也就跟着到了,手上拿着前一天买走的画,诉苦说自己一夜没睡好,生怕买这么贵的画买砸了,想让我把画退给朋友。看一个大男人犹犹豫豫的样子,我心想昨天我说的都白费了,心里顿时没好气,没鼻子没脸把他一通数落,大意就是没胆量就别碰艺术品。最后,孟先生还是把画拿走了,不知是真的接受了我的批评,还是不好意思与我争执。时间不长,他就把这幅画送去拍了,可见在他的心里还是没有能藏住这样一幅画的承受能力。

拍卖结果还算比较乐观,成交价是179.2万元,去掉佣金及各种费用,孟先生还是赚了20多万。要不是这样一个结果,他背后不定怎么指责我呢!但我知道,这幅画如果多藏些时间,价格应该比这高许多。

“没胆量就别碰艺术品”,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刷卡那一刻你真能从从容容地坦然面对吗?如果还不具备这种心理承受能力,那就暂时先放一放,否则,不就是自己在找罪受嘛。

三、愿赌服输,有一个“玩得起”的心态

现在投资艺术品买到假货赝品的几率还是蛮高的。由于目前我们国家在艺术品方面的法制法规还不健全,就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制假售假现象屡见不鲜,这就是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和特色。我们国家的情况与欧美不同,在西方许多国家艺术品恶意售假不仅会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而且还会被判重刑。在欧盟的一些国家,法律甚至对在拍卖会上买东西的买家也作了严格规定:如果买家竞拍成功后拒绝付款,将被判处2.25万欧元罚款和6个月监禁。而在我们这里,买假了伸冤困难,拍完了拖个一年半载再来付款都属正常的事。

真伪难辨,乱象丛生,这对艺术品投资者来说当然会增加投资的风险和难度,但目前的状况也不能说没有益处。大家想想,也正是因为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情况太过复杂,那些大的资本才不敢轻易进入到这个领域,这也就给我们普通百姓留下了收藏名家作品的可能机会。假如不久的将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净化了,明码标价告诉你卖的都是真东西,大资金大财团可以放心大胆地买进了,那时候一幅齐白石得多少钱呀?!那可就是完全在拼财力的时代了,普通人也就真的永远失去了收藏艺术珍品的机会了。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富人们进行艺术品投资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位列福布斯富豪榜前500位的“资本大鳄”们只有5%到10%的人投资了艺术品,而在国外这个数字在90%以上。在西方国家,艺术品只掌握在个别财大气粗的上层社会人士手中,连中产阶级白领也只能望洋兴叹——他们大多只是玩玩复制品。显然,在中国现阶段那些最有钱的人还没有进入到艺术品领域,有朝一日一旦介入他们会更加疯狂,因为这是中国富豪们的一贯作风。所以说,目前艺术品领域的现状虽不尽如人意,但却给我们提供了可能有所斩获的良机。

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处在一个机会与风险共存的时代,既然有风险,我们也就难免有时会遇到挫折,在艺术品领域通常遇到的挫折概括地说无非就是买假和藏错。买假,就是花钱买了假东西,经济受损;藏错,就是祖上传下来的或意外得到的东西,自己视为珍宝以为价值连城,可结果却一文不值,发财梦破灭。遇到挫折,你的心态如何,这是衡量一个收藏家或投资家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

过去,按照古玩行的传统做法,人们一旦买到假货,一般都会悄无声息地处理,不是赶紧转手卖出去,就是将它束之高阁,没有人会大喊大叫。因为这样做不仅会被别人嘲笑眼力不好,而且这件东西也就失去了再卖出去的可能,损失会更大。

今天的人们似乎没有了前人那么多的隐忍与顾忌,为一件东西歇斯底里、大打出手、反目成仇者大有人在。我曾见过一位中年男子,因为专家把他的藏品鉴定为赝品了,他就在鉴定现场大闹四个多小时,面对工作人员小姑娘,他尽情咆哮,平日斯文的面目变得“狰狞可怕”。其实,难道这位先生心里还不清楚这件东西的来源或是花了多少钱吗?3万块钱买齐白石的“真迹”,可能吗?!发财的痴望导致了心态的失衡。

我还遇到过一位所谓“名门之后”,当专家认为他藏的“张大千”是伪作时,他白发冲冠,气急败坏奔走多个部门状告专家水平不高等等。

艺术品收藏是个高雅的事。即便是投资赚钱,我觉得也与其他投资不同,因为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与艺术相关的事。孔老夫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籍,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试问如果失去了“德”和“仁”,就是投资艺术品赚了钱又有何意义呢?

买假了,通过合法的渠道讨回公道,使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藏错了,吸取教训,增长学识,坦然面对,不迁怒于人。这才是一个接触艺术品的人应该做到的。要想投资收藏艺术品就应该具备“德”和“仁”,应该让自己有个玩得起的心态。


作者: 吕立新 编辑: 田晓璇 标签: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收藏 艺术品投资 喜上眉梢 古代书画
我来说两句 511人参与 31条评论 (点击查看)
...
用户名 密 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国日报保持中立。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24小时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