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徕卡相机收藏第一人:艺术不是用来升值的

国内徕卡收藏第一人的收藏之路

乎采访者的预料,金老师虽然从事这项奢侈的收藏行为,但他并非出身于大富之家,而是由于一段军旅生涯,与徕卡相机结缘。70年代,金老师参军成为一名军旅摄影师,在工作中第一次认识和接触了当时民间颇为稀罕的徕卡相机,一下子就入了迷。

在今后几年的工作中,即使部队的相机可以使用,金老师还是想方设法凑钱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徕卡相机,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让金老师的收藏之路出现转机是在转业回到北京参加工作之后。80年代初,原本作为人民日报社资深摄影记者的金铁路老师,出任刚刚成立的人民日报摄影器材营业部的领导。职业的转变给了他收藏之路的最大契机,而他也利用这段时间专注于徕卡相机的学习与收藏上。

专访徕卡相机收藏第一人:艺术不是用来升值的
 金铁路藏品:徕卡IIId相机 全球共生产427台。这是第一台带机器自拍器的相机,由于数量少成为高价收藏品

徕卡意味着什么?

提到徕卡相机的价值,就不能不提及它那些鼎鼎有名的历史。在二战中,德军主帅隆美尔和盟军主帅艾森豪威尔虽然在战场上都得昏天黑地,你死我活,可是二人却同为徕卡相机的拥趸,每天巡视战场都挎着一模一样的徕卡相机,被传为战时佳话。德国全面战败后,位于西德辖内的徕卡工厂,被美军很好地保护起来;而同样拥有高质量的蔡司镜头工厂在被苏联占据东德之前便被炸毁,尽管之后一部分在当地传承,一部分被搬迁至基辅,但像战前那般徕卡、蔡司分庭抗张的局面已不复存在。金老师特别强调了这些历史故事,意在让后人对相机所承载的历史责任有更清晰的认识。

什么人在用徕卡?

在金铁路这位摄影和收藏专家的眼中,徕卡相机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金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同为业界翘楚的尼康相机一直标榜自己的测光功能,在这方面,徕卡确实无法与尼康相比,但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使用徕卡相机拍照的人,已经不需要借助器械来测光,他的眼镜就应该是最专业最精密的测光仪器。因此,金老师一言以蔽之:徕卡是给大师用的相机。

徕卡相机的升值空间?

近年来,奢侈品的收藏投资热渐成燎原之势,而一向作为国际投资拍卖市场宠儿的徕卡相机是否也因此水涨船高,进入了投资的大好时机呢?

对此,金老师持保留态度。在他看来,所有的投资和收藏行为,最基本的前提是热爱和了解。如果收藏者看中的是徕卡相机自身的艺术价值,那么就不该仅用能否升至来衡量其价值。

另一方面,徕卡相机历史悠久,而且专业程度高,不同年代不同型号的相机差价很大,所以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况且,相机的升值并不会像翡翠、黄金等那样,带有很多的投机色彩,会在一夜之间猛涨猛跌,而是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保持稳定的、不间断的增长。

要真正了解徕卡相机的收藏和升值规律,长时间的学习和关注必不可少。在徕卡发展历史上,有些著名的事件不可不知。当黑白胶卷时代被彩色胶卷代替后,徕卡相机也出现了一个变革。这种变革便带来了历史遗留下的稀有品种,当徕卡公司在全球召回红布帘相机并免费更换黑布帘时,当时没有及时更换而懊悔不已的机主,不小心便成为了孤品的拥有者。

徕卡相机的出厂价几乎是不追求利润的,240美元的M3是1950年代的价格。到了197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那会儿出现的收购潮中,M3的价格被炒至1000美元,而新旧程度也是影响产品价格的最大因素,成色上升0.1个百分点价格便会翻几倍的事例比比皆是。

去年徕卡M3原型机在中国被拍出第一天价,达到了近三百万人民币。四五年前,一个原价250美元、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带电动过片器的相机,拍得25万美元。 第一台M3 (编号7000000)也有过纪录,在新世纪初的一场博物馆拍卖中,它以10万欧元成交,如果放到今天,会升至20万欧元。

不过徕卡经典相机的价格并不能单纯看机身或镜头,还得和零件配在一起,一个战时生产的过片器现在要卖到一万多元人民币,这比一台3C红布帘机身+镜头的总价还要高。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消费大国,对于徕卡相机的需求开始显现。电子工业之后涉足世界舞台的中国人民对徕卡的电子数码化产品并没有多大多深的感情,相反经典徕卡成为了他们追求品位生活的首选,于是水涨船高,又是人多的因素,徕卡经典相机的价格逐月上涨。

 

来源:MSN奢侈品   编辑:元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 秦元元 标签: 徕卡收藏 价值 艺术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