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博览会应该学会的艺术商业与商业艺术

中国艺术博览会应该学会的艺术商业与商业艺术

水深鱼儿多

国内的艺术北京也好、CIGE也好、以及其他国内艺术博览会,虽然都标榜国际性,都冠以“国际”二字,但就其实质而言也就是中国性的,或充其量是东亚性的,巴塞尔艺博会是当之无愧的国际性的艺术盛会。中国的艺术博览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追赶。“艺术北京2011”当代艺术博览会参展的艺术机构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近100家参展机构;2011年的艺术巴塞尔聚集了35个国家的约300家参展机构,约2500位艺术家,展出作品的总价值高达20亿美元。从这些数字我们就可见一斑。

游戏规则其实很简单,艺术博览会究其本质而言也就是艺术作品的大卖场。北京或亚洲其他城市举办的艺博会主要聚集了亚洲一些国家的机构;巴塞尔艺博会汇聚的范围更广一点。有多深的水就有多大的鱼,博览会和藏家之间的关系就很像“鱼水”,至于哪个是鱼,哪个是水就很难说了。象在其表,功在其外。画廊来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但却没有什么收获,那下次谁还会来?博览会本身是很好打造的,无非就是有个足够大而有气派的场地,召集一些参展机构,造造声势,也就如此了。而让画廊来了,不空手而归;让藏家找到了心仪的作品,才是博览会生存的根本。这样吸引的藏家才能越来越多,吸引的高品位的画廊和艺术家也就越来越多,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道理很简单,但要孕育这样的良性循环当然不是件简单的事。时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的博览会虽然较之巴塞尔等博览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毕竟我们和他们有数十年年纪上的差距,巴塞尔艺博会今年是第42年,涉足当代艺术领域的也有30年的时间,历经两代人的收藏。它最先开始于现代艺术沙龙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扩大范围,纳入当代艺术作品,在近十年更是积极推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

艺术博览会虽然被冠以艺术的光环,但归根结底也就是艺术品的展销会。而巴塞尔的成功我觉得是找到了良好的切入点并既定不移地坚持,就是巴塞尔艺博会不取悦于参展商,始终坚持有效地整合收藏家资源。和威尼斯双年展不一样,巴塞尔艺博会是要和市场直接挂钩的。威尼斯双年展似乎并不注重展览期间作品的销售,而是摆脱经济的干扰,大家凭着自己的兴趣,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如果说,威尼斯双年展是艺术的游乐场,那么巴塞尔艺博会就是艺术的竞技场了。对于收藏家来讲,在这里也真的能看到也能买到值得收藏的作品。各个画廊、艺术家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完成这20亿美元的角逐。可能只有艺博会才有实力对抗和阻击拍卖。参加这次艺博会的中国画廊和艺术机构有5家,北京的长征空间,麦勒画廊,上海的香格纳画廊,和广州的维他命空间。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等待中国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去抢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 秦元元 标签: 艺术博览会 巴塞尔 中国当代艺术  商业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